​上期我們說了很多表示白色的字(詳見《要留清白在人間》),有形容月之白的“皎”,有描述人之白的“皙”,霜雪之白稱為“皚”,玉之青白稱為“碧”……

而在表示白色的字里,還有兩個字的地位也很重要,這兩個字,字里沒有“白”,卻都表示白色。它們是織物的最初狀態,卻用在人生的最終狀態。

那就是“縞”和“素”。

縞=糹+高。糹表示縞是一種紡織物,“高”表示讀音。縞就是未經染色的本色精細生坯織物,就是本色的繒([zēng]古代對絲織品的總稱,是單根生絲織物)。

歷史上,山東曲阜所產的縞以輕薄白細出名,稱魯縞(魯就是山東的簡稱)。有句話叫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弩是用機括髮射箭矢的弓;這句話是說,弩弓射出的箭,到了射程之末,連魯縞那樣的細絹也穿不透。最終的結果就是沒有後勁,目標不能達成。

“素”上面的部分是從“生”變來的,下面的糸[mì]表示絲,素的本義就是“本色的生帛”。引申本色、白色、質樸。

古詩《迢迢牽牛星》裡面有一句“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zhù]”,說的就是織女舉起柔美雪白的雙手,在織布機上札札地一下一下穿梭織布。這裡的素就是潔白的手。

因為絲織品的主要原料是蠶絲和棉線,而蠶絲和棉線都是白色的,所以縞和素都是白色。同樣是未染色的生坯織物,“素”是本色生帛,“縞”是本色生繒。帛比繒的範圍廣:帛中單根生絲織物是“繒”[zēng],雙根為“縑”[jiān],更粗的生絲織成的為“絹”。因此,“縞”要比“素”的絲更細。

“縞素”經常一起使用,表示白色,後來就經常表示白色的喪服了。

為什麼送走死去的親朋要穿白色用白色?普遍的說法是認為色彩五行中,白色對應的方位是五方中的西方,而西天是佛教中人死後去的極樂世界。

還有學者認為,孝服為白色,也和我們剛說的“素”這個字的意義有關(素=本色的生帛)。縞素編製經緯線(就是橫線豎線)的疏密程度,是在表達生者和死者的親疏關係。

古代喪服制度的核心是“五服”: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sī]細的麻布)。它規定了喪葬儀式中不同關係應該穿的服裝和穿的期限。喪服的規制和吉服剛好相反,最粗劣的服裝才是最高的級別。喪服越重,做工越粗;喪服越輕,做工越細。斬衰是喪服中最重的一種,所以做工最為簡單粗略。換句話說,最粗糙的白色里,才隱藏著最深的哀思。

什麼是斬衰(cuī)呢?

字最上面和最下面合起來是個“衣”,中間像喪服的毛邊。就表示古代用粗麻布製成的毛邊喪服,以前和“縗”是一個字。

還有一個經常用到的音,讀作shuāi。讀shuāi的時候,表示的是蓑(suō)衣,古時候和是一個字,就是用草或棕毛做的雨衣,中間是冄(rǎn)變來的,“冄”象草乾枯下垂的樣子。又從草木的乾枯,引申出力量逐漸減弱,就是衰敗、衰退的意思。

斬衰就是衰和裳的邊緣不縫邊(衰是上衣,裳是下裳),像用刀斧砍的一樣,所以叫“斬衰”,服期是三年。齊衰因為縫邊,邊緣齊整,所以叫“齊衰”,一般服期是一年。

什麼是大功小功呢?

這裡的“功”可不是功勞的意思,是一種布,叫功布。功布是把麻布經草木灰椎洗,比較細白。因而,大功服是用大功布製成(較粗的細麻布),服期是9個月。

小功服是5個月的喪服,服飾的紋理比大功布更精細,間隙更小,就叫小功。

緦(sī)麻,是用更精細的麻布做成的喪服,是五服中最輕的一種,死者的遠親才會穿用,服期是3個月。

五服涵蓋了整個宗族,縞素寄托著不同的哀思。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中國社會由血緣紐帶維繫的宗法制度卻長期保留著。五服制度也體現家國同構、忠孝同義。

鄭成功有一首響噹噹的詩,裡面開頭就是縞素:

縞素臨江誓滅胡,

雄師一萬氣吞吳。

試看天塹投鞭渡,

不信中原不姓朱!

這首七絕寫于清軍大舉攻入福建、隆武帝殉難之後(1659年),將士們都為隆武帝穿上白色的喪服(君死,臣要服斬衰,五服最高級別),鄭成功就率領這樣一隊悲壯的將士北伐清軍。雄師十萬浩浩蕩盪入長江,破瓜州,克鎮江,逼南京,要北上收復中原失地,恢復明朝一統江山。當時給了清朝很大的震懾。因為明朝皇帝都姓朱,姓朱就指恢復明王朝。整首詩是不是很響亮、很有英雄氣概!

後來鄭成功雖然北伐失敗了,徹底失去了光復漢族政權的機會,但他轉而向海上發展,從荷蘭殖民者手裡收復並大力開發台灣,成為海峽兩岸都十分推崇的民族英雄。

“如果漢字”所有內容均為如果智培原創和首發(極少數轉載也已徵得作者同意),轉載請與如果智培聯繫。

为了让小朋友和大朋友把汉字玩得更爽,我们还精心做了“汉字猜猜”系列游戏和“就爱猜字”,它们在苹果和安卓上长这样——



欢迎关注"如果汉字"微信公众号     

如果智培微信公众号

MIP移动版     AMP移动版


    諮詢電話
    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