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我们说了很多表示白色的字(详见《要留清白在人间》),有形容月之白的“皎”,有描述人之白的“皙”,霜雪之白称为“皑”,玉之青白称为“碧”……

而在表示白色的字里,还有两个字的地位也很重要,这两个字,字里没有“白”,却都表示白色。它们是织物的最初状态,却用在人生的最终状态。

那就是“缟”和“素”。

缟=纟+高。纟表示缟是一种纺织物,“高”表示读音。缟就是未经染色的本色精细生坯织物,就是本色的缯([zēng]古代对丝织品的总称,是单根生丝织物)。

历史上,山东曲阜所产的缟以轻薄白细出名,称鲁缟(鲁就是山东的简称)。有句话叫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弩是用机括发射箭矢的弓;这句话是说,弩弓射出的箭,到了射程之末,连鲁缟那样的细绢也穿不透。最终的结果就是没有后劲,目标不能达成。

“素”上面的部分是从“生”变来的,下面的糸[mì]表示丝,素的本义就是“本色的生帛”。引申本色、白色、质朴。

古诗《迢迢牵牛星》里面有一句“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zhù]”,说的就是织女举起柔美雪白的双手,在织布机上札札地一下一下穿梭织布。这里的素就是洁白的手。

因为丝织品的主要原料是蚕丝和棉线,而蚕丝和棉线都是白色的,所以缟和素都是白色。同样是未染色的生坯织物,“素”是本色生帛,“缟”是本色生缯。帛比缯的范围广:帛中单根生丝织物是“缯”[zēng],双根为“缣”[jiān],更粗的生丝织成的为“绢”。因此,“缟”要比“素”的丝更细。

“缟素”经常一起使用,表示白色,后来就经常表示白色的丧服了。

为什么送走死去的亲朋要穿白色用白色?普遍的说法是认为色彩五行中,白色对应的方位是五方中的西方,而西天是佛教中人死后去的极乐世界。

还有学者认为,孝服为白色,也和我们刚说的“素”这个字的意义有关(素=本色的生帛)。缟素编制经纬线(就是横线竖线)的疏密程度,是在表达生者和死者的亲疏关系。

古代丧服制度的核心是“五服”: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sī]细的麻布)。它规定了丧葬仪式中不同关系应该穿的服装和穿的期限。丧服的规制和吉服刚好相反,最粗劣的服装才是最高的级别。丧服越重,做工越粗;丧服越轻,做工越细。斩衰是丧服中最重的一种,所以做工最为简单粗略。换句话说,最粗糙的白色里,才隐藏着最深的哀思。

什么是斩衰(cuī)呢?

字最上面和最下面合起来是个“衣”,中间像丧服的毛边。就表示古代用粗麻布制成的毛边丧服,以前和“缞”是一个字。

还有一个经常用到的音,读作shuāi。读shuāi的时候,表示的是蓑(suō)衣,古时候和是一个字,就是用草或棕毛做的雨衣,中间是冄(rǎn)变来的,“冄”象草干枯下垂的样子。又从草木的干枯,引申出力量逐渐减弱,就是衰败、衰退的意思。

斩衰就是衰和裳的边缘不缝边(衰是上衣,裳是下裳),像用刀斧砍的一样,所以叫“斩衰”,服期是三年。齐衰因为缝边,边缘齐整,所以叫“齐衰”,一般服期是一年。

什么是大功小功呢?

这里的“功”可不是功劳的意思,是一种布,叫功布。功布是把麻布经草木灰椎洗,比较细白。因而,大功服是用大功布制成(较粗的细麻布),服期是9个月。

小功服是5个月的丧服,服饰的纹理比大功布更精细,间隙更小,就叫小功。

缌(sī)麻,是用更精细的麻布做成的丧服,是五服中最轻的一种,死者的远亲才会穿用,服期是3个月。

五服涵盖了整个宗族,缟素寄托着不同的哀思。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社会由血缘纽带维系的宗法制度却长期保留着。五服制度也体现家国同构、忠孝同义。

郑成功有一首响当当的诗,里面开头就是缟素:

缟素临江誓灭胡,

雄师一万气吞吴。

试看天堑投鞭渡,

不信中原不姓朱!

这首七绝写于清军大举攻入福建、隆武帝殉难之后(1659年),将士们都为隆武帝穿上白色的丧服(君死,臣要服斩衰,五服最高级别),郑成功就率领这样一队悲壮的将士北伐清军。雄师十万浩浩荡荡入长江,破瓜州,克镇江,逼南京,要北上收复中原失地,恢复明朝一统江山。当时给了清朝很大的震慑。因为明朝皇帝都姓朱,姓朱就指恢复明王朝。整首诗是不是很响亮、很有英雄气概!

后来郑成功虽然北伐失败了,彻底失去了光复汉族政权的机会,但他转而向海上发展,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并大力开发台湾,成为海峡两岸都十分推崇的民族英雄。

“如果汉字”所有内容均为如果智培原创和首发(极少数转载也已征得作者同意),转载请与如果智培联系。

为了让小朋友和大朋友把汉字玩得更爽,我们还精心做了“汉字猜猜”系列游戏和“就爱猜字”,它们在苹果和安卓上长这样——



欢迎关注"如果汉字"微信公众号     

如果智培微信公众号

MIP移动版     AMP移动版


咨询电话
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