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宋朝時,王宮內要在立秋這天,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內,等到“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了。”奏畢,梧桐應聲落下一兩片葉子,這就是以梧桐來報秋的意思。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這樣說立秋:

“立秋,七月節。立字解見春(即見立春的立,表示季節的開始)。秋,揫也,物於此而揫斂也。”

揫讀jiū,古通“揪”。“物於此而揫斂也”的意思是說:萬物聚集、緊縮,結實成形,收穫的季節到來了。另外《慎子·外篇》也說:“氣之揫斂而有質者為陰,舒散而有氣者為陽。”這也是在說,立秋後陰氣上升,陽氣下降。

“立秋”到了,但並不是秋天的氣候已經到來了。中國地域遼闊,雖然各地氣候有差別,但立秋時大部分地區仍未進入秋天氣候,況且每年大熱三伏天的末伏還在立秋後第3日。而中國南方此時更是夏暑之時,氣溫更酷熱,因而中國醫學對從立秋起至秋分前這段日子稱之為“長夏”。

 

[明朝國畫大師仇英《長夏江村圖卷》局部]

立秋分為三候:“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

初候,涼風至。

涼風是八風之一。古代以八風應四時,且八風起于八方,性狀也不同。(“八節之風謂之八風。立春條風至,春分明庶風至,立夏清明風至,夏至景風至,立秋涼風至,秋分閶闔風至,立冬不周風至,冬至廣莫風至。”)涼風是西方凄清之風,因為溫度變化而生,表示涼氣開始侵襲。

二候,白露降。

大雨之後,清涼風來,大地上早晨會有霧氣產生。而降下來的茫茫而白的霧氣尚未凝珠,所以說是白露降。另外秋季在五行中對應白色,白露也對應秋--白。

三候,寒蟬鳴。

這是說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寒蟬小而青紫,秋涼后發聲困難,知道生命將盡,因而變聲凄切。“碧樹未搖落,寒蟬已悲鳴。”

蟬的一生其實是非常悲壯的一生,它們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地下的黑暗中度過的。如果是壽命為6年的蟬,它會有5年多的時間在地下度過幼蟲期。

蟬的卵產在樹上,到第二年春夏,蟬卵才孵化出幼蟲來。剛孵出的幼蟲順著樹榦爬到地面或掉落地面,然後找鬆土鑽入地下,幼蟲在地下靠刺吸式口器吸取樹根的汁液存活。少則三五年,多則十幾年,它們在地下要完成4-5次蛻皮。

最後一次蛻皮前,蟬在黃昏或夜間鑽出地面,爬到樹上,抓緊樹皮,完成“金蟬脫殼”。蛻皮后,等翅膀變硬,雄蟬就在樹枝上高唱:“知了”,與雌蟬交配。成年的蟬最多隻能存活一個夏天,而且蟬在交配產卵后不久就會死去。

唐朝詩人駱賓王有一首《在獄詠蟬並序》,借蟬詠志,將蟬的特性刻畫得淋漓盡致:

《在獄詠蟬並序》

駱賓王

……秋蟬疏引,發聲幽息,有切嘗聞。豈人心異於曩(nǎng,以往)時,將蟲響悲於前聽。嗟乎,聲以動容,德人以象賢。故潔其身也,稟君子達人之高行,蛻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靈姿。候時而來,順陰陽之數,應節為變,寄藏用之機。有目斯開,不以道昏而昧其視,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吟喬樹之微風,韻姿天縱,飲高秋之墜露,清畏人知……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余心?


如果漢字,用心做的原創內容,幫助孩子抓住漢字規律,理解漢字文化,掌握思維方法,舉一反三。

为了让小朋友和大朋友把汉字玩得更爽,我们还精心做了“汉字猜猜”系列游戏和“就爱猜字”,它们在苹果和安卓上长这样——



欢迎关注"如果汉字"微信公众号     

如果智培微信公众号

MIP移动版     AMP移动版


    諮詢電話
    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