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北京為什麼叫北京嗎?

這個問題說來話長,我們先從“北京”兩個字說起。

“北”字是從兩個人背對背變來的,本義就是背對。後來“北”用來表示方向,早晨面對太陽,左手的一邊就是北,正好和“南”相對。

“京”的本義是高岡,字形像一座高高的城,“亠”是樓的尖頂,中間有城樓,下面有城牆。因為國都多建在高地上,所以“京”又引申為“首都”。

歷朝歷代都將北京視為重鎮加以治理和保護,並不斷改變著它的名稱。有人統計過,北京城史上各種名稱達六十多個。

北京是中國六朝古都,“京”有京師、首府的意思,北京在元朝時稱大都,那時的北京城已是一個相當繁華的大都市了。明朝建立后,開國皇帝朱元璋將首都定在金陵(南京)。後來朱棣從他侄兒手中奪得政權后,將首都遷到這裡,就把這裡稱為北京,還一度稱北京為京師。

北京南京之說也是在朱棣之後,以前都是以金陵來稱呼南京,以燕京來稱呼北京,朱棣被封為“燕王”其封地就是北京地區。(北京“燕京”的稱呼來自很早的春秋戰國,戰國七雄中有燕國,因臨近燕山而得國名,其國都就稱為“燕都”。)

朱棣篡位,遷都到了北京,主要基於三點:一是南京有許多建文遺臣,不服他的統治;二是北京是他事業的起點,他曾是燕王,北京是他的基地;三是蒙古威脅著明朝,必須在靠近邊塞建都以守衛長城一線。

清朝在北方興起,奪取政權后,也建都北京,並沿用了明朝的名稱。民國建立之後,一開始仍稱北京,1928年改稱北平。“北平”這一名稱是國民黨四大家族之一的陳立夫提議改用的。因為“京”有首府的意思,當時國民黨的首都在南京,為了避免殘餘的軍閥起野心在北京設政府,陳立夫就說服國民政府,將“北京”改為“北平”(平定北方)。

其實,歷史上很早就有過把“北京”稱為“北平”的政權。1368年,朱元璋手下大將徐達攻佔當時還是元大都的北京之後,即對大都城進行改建。第二年,朱元璋下令將元大都改稱北平府,有平定了北方,從此安寧平靜之意。到1403年,朱棣定都北平時,才改名北京。

1949年,新中國成立,因為重新將北京作為首都,就又將“北平”改為“北京”。

  如果你見到以下這些表示地名的字詞,它們曾經都是北京:薊、幽州、幽都、燕都、燕京、中都、大都、汗八里、宛平、京兆……

为了让小朋友和大朋友把汉字玩得更爽,我们还精心做了“汉字猜猜”系列游戏和“就爱猜字”,它们在苹果和安卓上长这样——



欢迎关注"如果汉字"微信公众号     

如果智培微信公众号

MIP移动版     AMP移动版


    諮詢電話
    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