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北京为什么叫北京吗?

这个问题说来话长,我们先从“北京”两个字说起。

“北”字是从两个人背对背变来的,本义就是背对。后来“北”用来表示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左手的一边就是北,正好和“南”相对。

“京”的本义是高冈,字形像一座高高的城,“亠”是楼的尖顶,中间有城楼,下面有城墙。因为国都多建在高地上,所以“京”又引申为“首都”。

历朝历代都将北京视为重镇加以治理和保护,并不断改变着它的名称。有人统计过,北京城史上各种名称达六十多个。

北京是中国六朝古都,“京”有京师、首府的意思,北京在元朝时称大都,那时的北京城已是一个相当繁华的大都市了。明朝建立后,开国皇帝朱元璋将首都定在金陵(南京)。后来朱棣从他侄儿手中夺得政权后,将首都迁到这里,就把这里称为北京,还一度称北京为京师。

北京南京之说也是在朱棣之后,以前都是以金陵来称呼南京,以燕京来称呼北京,朱棣被封为“燕王”其封地就是北京地区。(北京“燕京”的称呼来自很早的春秋战国,战国七雄中有燕国,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就称为“燕都”。)

朱棣篡位,迁都到了北京,主要基于三点:一是南京有许多建文遗臣,不服他的统治;二是北京是他事业的起点,他曾是燕王,北京是他的基地;三是蒙古威胁着明朝,必须在靠近边塞建都以守卫长城一线。

清朝在北方兴起,夺取政权后,也建都北京,并沿用了明朝的名称。民国建立之后,一开始仍称北京,1928年改称北平。“北平”这一名称是国民党四大家族之一的陈立夫提议改用的。因为“京”有首府的意思,当时国民党的首都在南京,为了避免残余的军阀起野心在北京设政府,陈立夫就说服国民政府,将“北京”改为“北平”(平定北方)。

其实,历史上很早就有过把“北京”称为“北平”的政权。1368年,朱元璋手下大将徐达攻占当时还是元大都的北京之后,即对大都城进行改建。第二年,朱元璋下令将元大都改称北平府,有平定了北方,从此安宁平静之意。到1403年,朱棣定都北平时,才改名北京。

1949年,新中国成立,因为重新将北京作为首都,就又将“北平”改为“北京”。

  如果你见到以下这些表示地名的字词,它们曾经都是北京:蓟、幽州、幽都、燕都、燕京、中都、大都、汗八里、宛平、京兆……

为了让小朋友和大朋友把汉字玩得更爽,我们还精心做了“汉字猜猜”系列游戏和“就爱猜字”,它们在苹果和安卓上长这样——



欢迎关注"如果汉字"微信公众号     

如果智培微信公众号

MIP移动版     AMP移动版


咨询电话
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