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礼仪用语是文明的重要体现。用了这些礼仪用语,不但会让自己谦和有礼,别人也会觉得使用者有教养,懂礼数。

果妈选了网友“作家文道”编的儿歌——《快要失传的中华礼仪用语》:

初次见面用久仰,很久不见说久违。

认人不清用眼拙,向人表歉用失敬。

请人批评说指教,求人原谅用包涵。

请人帮忙说劳驾,请给方便说借光。

麻烦别人说打扰,不知适宜用冒昧。

求人解答用请问,请人指点用赐教。

赞人见解用高见,自身意见用拙见。

看望别人用拜访,宾客来到用光临。

陪伴朋友用奉陪,中途先走用失陪。

等待客人用恭候,迎接表歉用失迎。

别人离开用再见,请人不送用留步。

欢迎顾客称光顾,答人问候用托福。

问人年龄用贵庚,老人年龄用高寿。

读人文章用拜读,请人改文用斧正。

对方字画为墨宝,招待不周说怠慢。

请人收礼用笑纳,辞谢馈赠用心领。

“礼”在繁体字里写作“”,=+( lǐ)。“豊”是行礼的礼器,甲骨文的“豊”,上面像许多打着绳结的玉串;下面像有脚架的礼器鼓,表示击鼓献玉,敬奉神灵,“豊”在字中也兼表字音。“礼”的本义就是举行礼仪,祭神求福。后来延伸为社会生活中,由于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而形成的规范。

为什么要各种讲“礼”呢?

果妈在青春期的时候,一度认为“礼”是最虚伪的东西,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的尊重,光口头上讲礼貌有什么用呢?后来随着读书读多了,自然而然地能做到见人打招呼、对别人用尊称、排队上车、妨碍到别人发自内心地道歉、垃圾在手里没有垃圾桶就扔不出手……

可见,“礼”真的不是虚伪,是自己的修养。懂礼,才会尊重他人,不看低自己。别人如沐春风,自己怡然自得,内心宽广,路自然就越走越宽广。

孔子学说,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儒家学说,其中一个重要概念,就是克己复礼。

颜回向孔子请教如何才能达到“仁”的境界,孔子回答说:努力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克己复礼为仁)。如果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达到理想的境界了(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这是要靠自己去努力的。颜回又问:那么具体应当如何去做呢?孔子答道:不符合礼的事,就不要去看、不要去听、不要去说、不要去做(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回听后向老师说:我虽然不够聪明,但决心按照先生的话去做。

由此看来,“克己复礼”是达到“仁”的境界的方法。孔子在早年的政治追求中,一直以恢复周礼为己任,并把克己复礼称之为仁。

历代学者都认为,这是孔门传授的“切要之言”,是一种紧要的、切实的修养方法,宋代学者朱熹认为:“克己”的真正含义就是战胜自我的私欲,在这里,“礼”不仅仅是具体的礼节,而是泛指天理,“复礼”就是应当遵循天理,这就把“克己复礼”的内涵大大扩展了。朱熹指出,“仁”就是人内心的完美道德境界,其实也无非天理,所以能战胜自己的私欲而复归于天理,自然就达到了仁的境界。


“如果汉字”坚持原创,所有内容均为如果智培原创和首发(极少数转载也已征得作者同意),转载请与如果智培联系。

为了让小朋友和大朋友把汉字玩得更爽,我们还精心做了“汉字猜猜”系列游戏和“就爱猜字”,它们在苹果和安卓上长这样——



欢迎关注"如果汉字"微信公众号     

如果智培微信公众号

MIP移动版     AMP移动版


咨询电话
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