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这样解释“惊蛰”:“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大意是说,惊蛰就是春雷的响声把藏起来冬眠的动物惊醒。

在这个节气之前,冬眠的动物(比如蛇、蚯蚓、青蛙、刺猬、熊……)入冬藏伏在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蛰伏”一词就是这么来的);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因此惊蛰时节,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蛰”是动物蛰伏的状态,不是单指虫,虽然它的部首是“虫”,在古代,“虫”可以是一切动物的通称。“虫”的甲骨文字形是蛇形,表示的也是蛇,后来才变成昆虫的统称。

“蛰”字上面的“执”是声旁,也有表意的作用,“执”本指捉拿罪犯,有使其屈服不妄动的意思,在这里表示虫冬眠则伏而不动。“蛰”的本义就是动物冬眠,藏起来不食不动。

我们的24节气,按照节气的物候(就是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对节候的反应),把每个节气分成三候,每5天一候。

惊蛰的三候是: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

一候桃始华,是说惊蛰后的头五天,桃花开始开花。

二候仓庚鸣,就是惊蛰后第二个五天,黄鹂开始鸣叫。仓庚是黄莺(也就是黄鹂)的别名。

《章龟经》这样解释“仓庚”:“仓,清也;庚,新也;感春阳清新之气而初出,故名。”仓庚这个别名,表达了黄莺外形如春,歌声清亮,在阳春鸣叫,分外动听。

三候鹰化为鸠。从字面意思看,是说在惊蛰的最后五天,鹰会变成鸠。

我们就重点说说这惊蛰第三候的“鹰化为鸠”是怎么回事。

“化”由亻和七组成,亻是正立的人,“七”在这里是从倒立的人演变来的,二人一正一反,以示变化、转化。

“化”字很玄妙,在古人看来,它是相互转化的,也就是能变过去也能变回来。而单纯的“变”却只能作为质变的一个最终结果。就拿鹰化为鸠来说,春天鹰化为鸠,秋天鸠又化为鹰。所以才说是“化”为,不说“变”成。

《王制》上说:“鸠化为鹰,秋时也。此言鹰化为鸠,春时也。以生育肃杀气盛,故鸷鸟感之而变耳。孔氏曰:化者,反归旧形之谓。故鹰化为鸠,鸠复化为鹰,如田鼠化为鴽rú,古书上指鹌鹑类的小鸟),则鴽又化为田鼠。若腐草为萤,鴙zhì,野鸡)为蜃(蜃龙),爵(同“雀”)为蛤,皆不言化,是不再复本形者也。”

这段话不难懂,关键点是说,化,就是能变回原形。就像鹰能化为鸠,还能变回鹰;田鼠能化为鹌鹑,还能变回田鼠。但是像腐草变为流萤,野鸡变为蜃龙,雀变为蛤,都不能说“化”,因为它们不会再变回原来的样子。

不过,鹰又是怎么化为鸠的呢?

《章龟经》说:“仲春之时,林木茂盛,(鹰)口啄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为鸠),故名曰鸤鸠。”

鸤鸠(shī jiū)就是布谷鸟,上体灰褐色,下体白色,有暗色的横斑。布谷鸟最大的特点是双音节叫声,并把卵产在别的鸟巢中为它孵化。

《鸤鸠》也是《诗经》中的一篇。全诗四章,每章六句,感叹人生短暂而漂零。

《诗经·国风·曹风·鸤鸠》:

鸤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

鸤鸠在桑,其子在梅。淑人君子,其带伊丝。其带伊丝,其弁伊骐。

鸤鸠在桑,其子在棘。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

鸤鸠在桑,其子在榛。淑人君子,正是国人。正是国人,胡不万年。

 

其实从科学上讲,鹰和鸠并不能变来变去,而是在惊蛰节气前后,动物开始繁殖,鹰和鸠的繁育途径大不相同,附近的鹰开始悄悄地躲起来繁育后代,而原本蛰伏的鸠开始鸣叫求偶,古人没有看到鹰,而周围的鸠好像一下子多起来,他们就认为是鹰化成了鸠。

[姬地鸠]

元末明初有位大军事家和思想家也写过《鹰化为鸠》的寓言,那就是明朝的开国元勋刘基(即刘伯温)。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在文学史上,刘基也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说法。

在刘基所著的《郁离子》中,就有一篇《鹰化为鸠》,大意是说:岷山的鹰化为鸠以后,羽毛、爪子和嘴都像鸠一样了。它飞翔在树林之间,见群鸟飞上飞下聚集在一起,竟忘了自己是鸠了,突然发出鹰的鸣叫声了,群鸟以为是鹰,和顺地伏在地上。过了好长时间,有一只乌鸦隐藏在茂密的草木下窥探它,只见它的爪子、嘴和羽毛都像鸠而不是鹰,就出来揭穿它、羞辱它。鸠仓皇不知所措,想博斗,但爪子和嘴全都无用了,只好钻入灌木丛中躲起来。乌鸦还呼唤它的同伙就去驱赶它,鸠狼狈不堪。郁离子说:“鹰是天下凶猛的鸟,而化为鸠,便已经失去了它所依仗的技能了,却发出鹰的叫声而自取其困,所以聪明的人安于受命,而又有很大的容忍力。”

刘伯温表达的是:本来鹰化为鸠就已经很不明智;但是既然化为了鸠,就要把自己当成鸠,安于受命,懂得蛰伏,谁说不能再变回鹰呢?

一句鹰化为鸠,能从物候出发,产生无穷无尽的想象和哲学。虽然不那么科学,甚至有点玄幻,却也反映了古人观察的细致、对万物的认知。

 


如果汉字,讲述汉字的how and why,从汉字开始的国学,开启十一维思维模式!

如果汉字,最聪明的汉字学习法。有3-12岁分级课程,欢迎合作。

联系方式:gehui@incasedo.cn

为了让小朋友和大朋友把汉字玩得更爽,我们还精心做了“汉字猜猜”系列游戏和“就爱猜字”,它们在苹果和安卓上长这样——



欢迎关注"如果汉字"微信公众号     

如果智培微信公众号

MIP移动版     AMP移动版


咨询电话
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