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歌】

莫是日將暮,

太陽落西山。

草叢真是大,

日頭夾中間。

【解字】

“莫”字里的“日”表示太陽,上面的艹和下面的“大”是從茻( mǎng)變來的。看看“茻”,像不像一堆草?其實——就是一堆草!茻就是草叢。太陽落在草叢中,就是傍晚天快黑了。莫的本義就是日落的時候,那個時候就是日暮。

因為太陽落下去就沒有了,“莫”又表示不、沒有、不要,“莫名其妙”,就是奇怪得說不出道理來。

後來,莫就只表示“不要”這樣的意思,人們又在“莫”下面加了“日”,另造了“暮”字,表示日暮。

【規律】

“莫”在字里常常作為聲旁,就是這個字的讀音大多和“莫”很像。在一些字里,“莫”也兼作形旁,就是這個字的意思和日暮有關。

【延伸】

  • 墓——“莫”與“土”聯合起來表示在黃昏時刻下葬,把死去的人葬到土裡。人們說“墳墓”,其實墳和墓是不同的。墓是死去的人入土,和太陽一起隱沒,所以墓葬起先是不壘墳包的,這就是“墓而不墳”,就是只打墓坑,不築墳丘;後來墓上有了墳,祭掃就有了依托。在清朗明凈的清明節祭祖掃墓,既能表達對逝去先人的思念,也能在生機勃勃的春日中感受生命的希望。

  • 幕——“莫”是黃昏、昏暗,與“巾”聯合起來表示用布巾遮擋起來,可以形成一個私密空間。“夜幕”就是夜間景物像被一幅大幕罩住一樣。

【比較:“莫”和“暮”】

“莫”和“暮”原本是一個字,就是太陽落在草叢中,天色已晚。後來因為“莫”被借用為“不、不要”的意思,人們就另造了表示時間的“暮”。

因為日暮的時間靠後,所以“暮”也常常表示臨近結束:“暮年”就是老年,“暮春”就是春季的末期,清明節就是在仲春和暮春之交,這個時節是祭祖和踏青的日子哦。


番外:如果孩子問起關於死亡的問題

清明時節,孩子可能會問起關於掃墓、死亡之類的問題。

果果三歲多的時候就問過我,她會死嗎?我會死嗎?

當時我是這麼回答她的:我們都會死,不過我們死了以後會變成別的東西。比如媽媽會變成一棵大樹,你會變成小天使。

果果很願意接受這種說法:我要變成心形的小花,你變成大樹在我旁邊。(說著還把那小花的樣子畫了出來)

後來她還說過她死後要變成美人魚公主、白雲仙女、田螺姑娘……等等一切她喜歡的角色。

過了一兩年左右,她聽到別人說,死了就是死了,死了就什麼也沒有了,根本就不會變成別的東西,又很緊張地跑來問我是不是這樣。

我知道她需要更有說服力的說法,想了一下后,我這麼回答她:我們的宇宙中有一個規則,叫能量守恆。(她對宇宙一直很感興趣)就是宇宙里能量的總數是不變的。每一個生命都是有能量的,如果我們死了以後什麼都沒有了,那我們這部分能量也就沒有了,那宇宙的能量總數不就變了嗎?那還是能量守恆嗎?

果果認真想了想:那樣能量的總數就變少了。

我:對啊,因為能量是一定會守恆的,它的總數不會變,所以說,就算我們死了,我們的能量也在,會變成別的樣子繼續存在,因為每個人的能量得分不一樣,所以我們變的東西也不一樣。

能量守恆雖然聽起來高大上,但還是能給孩子解釋通的,至少四五歲的果果是懂了。這種說法給了她希望,還能把她的注意力從對於死亡的緊張分解到科學真理的探索上去。(如果真的是死了什麼都沒有了,是讓人多麼絕望的答案!對孩子來說,也是一團揮之不去的可怕陰影。誰也不知道死了是不是真的什麼都沒有了,就算實體什麼都沒有了,也還有精神吧。只不過小孩子是具象思維,更容易接受方便他們聯想的說法。)

這之後她再也沒懷疑過關於“死後會變成別的東西”這種說法,她依然相信科學,也相信仙女,相信人的力量,也相信宇宙的神奇,相信人類的探索,也相信總有我們不知道的東西。對於“死亡”,她不再感到緊張和害怕,反而隱隱約約感到一種生命的神聖和神奇。而且更神奇的是,我這麼給她解釋完之後,連我自己都相信了……

圖畫說明:

果果:媽媽,這是我(死了以後)變的花,我喜歡心形的、紫色的花!那你變成什麼花啊?


如果智培,你有如果,我有實現。

如果智培旗下產品:

如果漢字系列:線上系列遊戲+線下分級課程

如果科學系列:線上系列遊戲+線下系統課程

聯繫方式:gehui@incasedo.cn

为了让小朋友和大朋友把汉字玩得更爽,我们还精心做了“汉字猜猜”系列游戏和“就爱猜字”,它们在苹果和安卓上长这样——



欢迎关注"如果汉字"微信公众号     

如果智培微信公众号

MIP移动版     AMP移动版


    諮詢電話
    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