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測日影長短的古老計時儀器)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夏至日,時間在每年的公曆620~22日之間。

土圭是用來測日影長度的,原理和日晷有相通之處,古人們通過測日影,發現在夏至這一天,日影最短,白晝最長。

所以夏至的準確含義是“日北,日長之,日影短,故曰夏至者,極也。(《恪遵憲度抄本》)

翻譯過來就是說,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緯23°26'),夏至這一天是北半球各地全年白晝最長的一天(且緯度越高白晝越長)。所以叫夏至。“至”在這裡就是“極”的意思。

由此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夏至的“至”,不是夏天到來的意思,而是夏天到達極點的意思。

至,是象形字也是會意字,“一”表示地面,其餘的部分像鳥飛從高處下至地面;也像射來的箭落到地上,表示到達。“至”的本義就是下來、到達,引申為到達了極點、完全達到,又引申指極、最,比如至善至美、至高無上。

夏至是太陽的轉折點,這天過後它將走“回頭路”,陽光直射點開始從北回歸線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將會逐日減短。所以夏至也叫“一陰生”:自夏至起,夜晚一天比一天長,陽氣逐漸回落,陰氣逐漸回升。因此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

中國古代將夏至分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

一候鹿角解:夏至日陰氣生而陽氣始衰,所以陽性的鹿角便開始脫落。這裡還有件有意思的事:和鹿相對的動物是麋(,俗稱四不像),麋與鹿雖屬同科,但古人認為二者一屬陰一屬陽。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屬陽;麋的角朝後,所以屬陰。正因為麋屬陰,所以在和夏至相對的冬至日,角才脫落。

二候蟬始鳴:是說雄性的蟬(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陰氣之生便鼓翼而鳴。之所以強調雄性的知了,是因為雄性的蟬腹部有發音器,能連續不斷發出尖銳的聲音;而雌性的蟬腹部雖然也有發音器,卻不發聲。蟬鳴是炎夏的標誌,夏至是夏天的極點,而二候(蟬始鳴)是夏天極點的極點。有一種對漢字“夏”的解說,就認為“夏”字是蟬盤踞在樹上的樣子。

三候半夏生:半夏是一種喜陰的藥草,因在仲夏的沼澤地或水田中出生,又在夏秋季節採收,所以叫“半夏”。半夏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和消腫等作用。

由夏至的三候就可以發現,在炎熱的仲夏,一些喜陰的生物開始出現(一陰生),而陽性的生物卻開始衰退了。

冬至有數九寒冬,其實夏至也有“夏九九”。

“夏九九”是以夏至那一天為起點,每九天為一個九,共九九八十一天。“夏九九”的三九四九是全年最炎熱的季節,與“冬九九”形成鮮明的對照,生動形象地反映日期與物候的關係。

比如湖北省一座禹王廟正廳的榆木大樑上的《夏至九九歌》:

夏至入頭九,羽扇握在手;

二九一十八,脫冠著羅紗;

三九二十七,出門汗欲滴;

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

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

六九五十四,乘涼進廟祠;

七九六十三,床頭摸被單;

八九七十二,子夜尋棉被;

九九八十一,開櫃拿棉衣。


如果漢字,用心做的原創內容,通過一個字,學會一片字!幫助孩子抓住漢字規律,理解漢字文化,掌握思維方法,舉一反三。

为了让小朋友和大朋友把汉字玩得更爽,我们还精心做了“汉字猜猜”系列游戏和“就爱猜字”,它们在苹果和安卓上长这样——



欢迎关注"如果汉字"微信公众号     

如果智培微信公众号

MIP移动版     AMP移动版


    諮詢電話
    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