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兒歌】

兒字兩筆變小孩兒,

還沒長好天靈蓋兒。

別看小人不大點兒,

字中有它真出彩兒。

 

【解字】

甲骨文的“兒”字,上面表示只長出兩顆門牙的嘴巴,長牙階段的人,就是小孩啦。“兒”字也像小孩的頭蓋骨沒有閉合的樣子。寶寶頭頂的前後囟(xìn)門完全閉合要到三歲左右,這個階段的小孩子就叫“兒”。

古時候就算稱嬰兒,不同階段也有不同的字:從大到小,孺子為“兒”(三歲前),襁褓為“子”(還在襁褓中包著),剛生出來是“未”,還在媽媽肚子里為“巳”。男寶寶稱為兒,女寶寶稱為嬰(所以嬰字下面有女);後來就不分男孩女孩,把孩童都稱為“兒”。

小寶寶在古時候也被稱為“黃口小兒”,那是因為雛鳥的嘴是黃色的,就用鳥寶寶黃黃的小嘴來形容小嬰兒和三歲以下的寶寶。

兒孫滿堂,就是家族人丁興旺,子孫後代多,也指老人晚年生活比較好,子孫很多、很幸福。


“兒”還經常用在詞語後面,不表示實在的意義,這種構詞方式就是兒化。比如:小貓兒、小狗兒、小孩兒、去哪兒……兒化音中的“兒”也不自成音節,而和前一音節合為一個音節,注音時,只在後面寫上r:比如“花兒(huār)”。

兒化后的詞顯得更親切活潑,有一首兒化音的兒歌,叫《有個桌子》,就有很多兒化音:

  有個桌子沒有腿兒,有個茶壺沒有嘴兒,

  有張報紙沒有字兒,有個杯子沒有底兒,

有個撣子沒有棍兒,有個耗子愛打盹兒。

【規律】

“兒”是漢字部首之一,字里有“兒”的字大都和“人”有關。

 

【延伸】

  • 兄——甲骨文的“兄”字,上面是“口”,下面的“兒”像匍伏的人。“兄”就像人在祭祀時念念有詞地祝禱。後來又造了一個“祝”字表示“祝禱”,“兄”就用來表示哥哥了!

  • 兌——兌=八(倒八)+口+兒,上面的兩點(倒八)表示發聲時的氣流,“口”表示說,“兒”像匍伏的人。“兌”的本義就是向神祝禱、言說,是“說”的本字。後來加了“言(訁)”另造了說話的“說”,“兌”就用來表示實現承諾:如兌獎、兌現。又引申出互相抵消的意思,比如兌換、兌水、勾兌。

  • 兀——兀=一+兒。“兒”表示人,平直的“一”在人頭上,表示又高又平。“兀”的本義就是高聳而上平的樣子。高而突起,就是突兀。

  • 光——光=⺌+兒,“兒”像蹲跪著的人,上面的三個點像這個人舉著火炬,高過頭頂。“光”的本義就是古代提供照明的、由奴隸手舉的火把。

【比較:“兒”和“幾”】

“兒”上面用小橫連起來,就是“幾”。不過,這兩個字雖然字形很像,在意思上可一點關聯都沒有。

幾(jī),字形就像矮凳的側影,幾的本義就是低矮的案幾。後來專指有光滑平面、由腿或其它支撐物固定起來的小桌子,比如茶几。大概是這種低矮的小桌子和人的身體很接近,幾又引申為非常接近、差不多,就是“幾乎”。

幾還有一個讀音讀jǐ,表示很少的數目,如:所剩無幾,就是沒剩下多少;或是詢問數量多少個,如:幾個人?

幾的繁體寫作,是不是和簡體相差很大?其實,幾在古代本來就有兩個字形,一個是簡單的幾,是從小桌變來的;一個就是這個複雜的

“幾”上面的絲線表示像絲線一樣細微的危機。下面的是“戍”的變形,戍,就是用兵把守。“幾”就是發現細微跡象而用兵把守,那是因為存在危機。


如果漢字,用心做的原創內容,通過一個字,學會一片字!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點擊右上角將它分享到朋友圈。“關注”可以獲得更多內容哦!

如果漢字,最聰明的漢字學習法。有3-12歲分級課程,歡迎合作。

聯繫方式:gehui@incasedo.cn

为了让小朋友和大朋友把汉字玩得更爽,我们还精心做了“汉字猜猜”系列游戏和“就爱猜字”,它们在苹果和安卓上长这样——



欢迎关注"如果汉字"微信公众号     

如果智培微信公众号

MIP移动版     AMP移动版


    諮詢電話
    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