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媒体中经常看到一个貌似成语的词组——“不尽人意”。例如:
(1)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是好的,结果却不尽人意。表现在:教学内容越来越多,学生负担越来越重,教育运行成本越来越高。(人民网2011年2月23日)
(2)投资者担心世界各国央行的刺激经济措施作用将逐渐减退,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不尽人意,原油需求增幅预期也不乐观。(《经济参考报》2011年1月26日)
(3)尽管我们不断扩大内需,但效果不尽人意,并且继续呈现城乡消费不均衡、居民消费比重低、农民消费比重更低的现象。(《海南日报》2010年12月21日)
不难看出,以上诸例中的“不尽人意”,表示的都是“不能完全符合人的意愿”的意思。但是查遍手头的工具书,却找不到这一词条。原来它既不是成语,也不是固定词组,而是不合语法、语义不通的生造词语。“尽”是“完全”,副词;“人意”是“人的意愿”,名词。从语义上看,“不能完全人的意愿”,讲不通;从语法上看,名词不能直接受副词修饰。显然这中间缺少了一个表示“符合”义的动词。加上这样一个动词,就变成了“不尽如人意”,而这正是成语“尽如人意”的否定式。
“尽如人意”的意思是完全符合人的意愿(如:符合)。语出宋•刘克庄《李艮翁礼部墓志铭》:“然议者但以为恩泽侯挟贵临民,安得尽如人意。”例如:
(4)生以五月初四之夕抵上新河,公先月二十六日北上,事之不能尽如人意,恰又如此。(明•海瑞《复毕松坡》)
(5)只因为太爱好,凡事不能尽如人意,琐琐家务更多烦心,所以总喜欢向朋友说到家庭问题。(沈从文《白魇》)
(6)她这才知道工厂里有那么多不尽如人意之事,吃国家粮的人也有这么多苦恼。(陈国凯《下里巴人》)
从以上书证可以看出,这条成语多用于否定句或反问句,而它的否定式通常是“不能尽如人意”或“不尽如人意”。可能有人过分热衷于四字格,便从“不尽如人意”中删去“如”字,生造出一个不伦不类的“不尽人意”。而不知就里的人还以为这是一条古已有之的成语,便糊里糊涂地跟着用起来,以致以讹传讹,一发不可收拾。
为了纯洁祖国语言,促进汉语规范化,我诚恳地呼吁喜欢使用“不尽人意”的朋友,还是多用一个字,说成“不尽如人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