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我苍苍,育我黄黄。
为人一世,戴玄履黄。
上次发了文,讨论黄字到底像什么(参看上一篇《天地玄黄》),大家留言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排第一的是同意黄像火烧后田地的颜色(许慎你可以偷笑了);排第二的说像大肚子的人;排第三的说像蝗虫。反而是业界呼声最高的说黄像佩璜,竟然没有进入前三甲(大概是佩璜离大家已经比较远了)。还有人说像黄牛(《诗经》里黄确实是黄牛的代称),还有说像黄金……
无论哪种说法,都体现了农耕人民对土地的亲近,这是一个民族非凡的美学经历,既是华夏先民对黄色的认知与感悟,也是华夏文明对黄色的倾注与融入。
果妈个人倾向于“黄”像箭靶的靶心。古代靶心用黄褐色泥浆涂抹,这样更醒目。“黄”挺立在那里的样子,在果妈看来很像箭靶,尤其是甲骨文的“黄”,上面很像箭头(矢)。
古人常以部落或联盟首领的特长、前所未有的历史贡献来敬称他们的首领:比如最早系统利用火的首领为“炎帝”(所以“炎”是两个“火”);最早教练射箭习武的首领就是“黄帝”。
黄帝是中央天帝(古人认为黄代表土,居于中央),辅佐他的是土神后土。
黄帝还统一了华夏,是华夏的人文初祖,有很多发明创造。到了晚年,他还发明了鼎。当第一个鼎被铸造出来时,天上突然飞下来一条黄龙,那条龙有着威武的眼睛和长长的、闪着银光的龙须,整个龙身透着金光,降临时好像带来万匹的金锻,笼罩了整个天空。
那只龙慢慢靠近黄帝,开口对黄帝说:“你使中国文明向前迈进了一步,天帝非常高兴,特地派遣我来带你升天。”黄帝就跨上龙背,乘着金龙升天而去。有几个大臣,也想随他升仙,便匆忙间抓住了龙须。结果龙须断了,这些大臣坠落到地上。据说龙须草就是那些龙须变的。
黄帝和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关系密切。古人把黄帝和老子作为道教的创始人,“黄老”就成为道教的一个别称。黄老思想的特点之一就是“无为而治”。
黄帝是个很伟大也很有作为的政治家,怎么会主张“无为而治”呢?说个帝江鸟的故事给大家听,当初给果果讲的时候,她十分感兴趣。
在神话中,黄帝面对四方长有四张脸,方便他作为中央天帝,看四面八方。可是他却有另一个截然相反的化身——帝江,别说四张脸,连一张脸也没有,更没有五官,形状像个口袋,红得像一团红火,六只脚四只翅膀,耳目口鼻都没有,但却懂得歌舞,是黄帝变的神鸟。帝江总是独来独往,无聊的时候还会自己咬自己的尾巴玩。
果果觉得帝江很有趣,问:为什么黄帝要变成这样啊?
其实这个问题,哲学家有很多不同的回答。不过果妈是这么回答她的:作为中央天帝,黄帝是非分明,谁对谁错他都很公正;可是有很多事并没有绝对的好坏,这时他就置身事外,情愿糊涂一点,以宽容去对待,成为张持有度的智慧天帝。
所以说啊,“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必做和不该做的选择暂时不做。混沌也不是闭目塞听,而是耳聪目明。这种选择性的“不做”,是不是比不合时宜的“做”更智慧呢?
果果又问了,要是混沌有眼睛有耳朵有嘴巴,又会是什么样呢?
这个问题不用果妈回答,有个会讲故事的大哲学家回答得更好。
战国时候,有一个大思想家和老子齐名,和黄帝一样,这位大思想家也是道家的代表人物,这位特别潇洒,以《逍遥游》闻名于世,自由无我,逍遥自在,后来的诗仙李白都深受他的影响。这位世外高人就是庄子。
庄子是讲故事天才,他讲了一个混沌凿七窍的故事:
南海的海神名叫倏(shū),北海的海神名叫忽,中央天帝叫混沌。倏与忽是好朋友,经常相聚。为了方便,相聚地点就选在了距离两人都很近的中央领域,就是混沌的地盘。混沌对他们非常热情,倏和忽都特别感激,想要报答混沌。他们看人人都有七窍,唯独混沌没有,就想给混沌凿七窍,让他象他们一样享受畅快的生活。倏和忽就开始每天为混沌凿通一窍。到了第七天,七窍终于全部凿通,可是混沌却死了。
没有七窍,混沌能快乐地活;有了七窍,混沌却死了。哲学家们有很多角度来说为什么七窍开,混沌死。其实只要联想一下黄帝的四张脸,也许答案就很明了:人家只要愿意,别说七窍,二十七窍都挡不住(28窍)!混沌的状态是他自己的选择,也是他对自己的调整。你非给人家凿开,破坏人家的一体,不死才怪。这是不是跟练功练到至臻化境,被外力一干扰就走火入魔一个道理?
说了这么多黄帝,其实是想说,黄帝是“黄”的一个丰富代表,他携带着他代表的黄色,从神到仙,从地到天。从人到王,从黄到黄。也因为黄色位于中央,统领四方,最终成为代表皇权的颜色。
从唐朝开始,黄袍开始成为皇帝的工作服。在唐朝以前,绝大部分帝王都更偏爱黑衣。黄袍最早是祭祀祖先的祭服,平时是不穿的。天子祭祖时,要穿黄衣,骑黄马,佩黄玉,吃黄小米黄牛肉,举黄旗……处处沾黄。这套完整的帝王祭祖仪式,从封建制的前端(周朝),一直沿袭到封建制的最后一个王朝。
从唐朝皇帝天天穿黄开始,民间就不能穿黄用黄了。“黄袍加身”意味着称帝,皇帝的车是“黄屋”,宫禁的门是“黄门”,皇帝的文告是“黄榜”……
黄色是暖色调中最引人注目的色彩。在黄色光照耀下,人的瞳孔会放大,血液循环也会加快,血压升高,带给人心灵上的悸动。鲜明尊贵,这也是帝王们偏爱黄色的原因之一。古代的人为物品(建筑啊服饰啊什么的),除了金灿灿的皇宫,民间难得见一黄(穿黄用黄等于谋反),唯独一个地方例外,那就是佛寺。
无论哪家庙宇,殿中都悬挂着明晃晃的金幢(chuáng,用黄色绸缎制成的圆帐状长筒饰品),寺里有金灿灿的佛像,寺院屋檐是金顶……
汉地佛教爱黄,藏传佛教对黄色的垂爱更是淋漓尽致。藏地五色经幡中的黄代表大地和皇族,他们认为,当风吹过经幡时,就相当于将上面的经文念过一遍,以表示他们诚心向佛的信念。
而统领藏传佛教的教派是黄教,也就是格鲁派。传说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一开始修习的是红教,就是宁玛派,因为戴红色僧帽得名。而在学习圆满后,宗喀巴却改戴黄帽另立宗派,把戴黄帽作为坚守出家人戒律的标志(大概是黄色有警示作用,和交通信号灯中的黄灯警示一个道理。黄色光的波长较长,穿透能力也较强,黄灯的显示距离比红,绿灯远,因此交通信号灯采用黄色灯光作为警告信号)。
黄河流域是世界文明发祥地之一,而黄土地生养万物。有一种对“黄”字起源的猜想大概就因为黄色大地的母性,说黄字像孕妇怀着宝宝。
小宝宝在古时候也被称为“黄口小儿”,那是因为雏鸟的嘴是黄色的,就用鸟宝宝黄黄的小嘴来形容小婴儿和三岁以下的宝宝。
黄口小儿长大一些,就可以上“黄册”(明朝时期的户口本),要是有幸当官,还会上“黄卷”(考核官吏的文书),考核要是好,会“飞黄腾达”(飞黄是传说中的一种神马),到了生命尽头,就会下到“黄泉”。
黄泉是人死后居住的地方。为什么叫“黄泉”呢?那是因为打井打到很深的时候,地下水呈黄色,人死后又埋于地下,所以古人把地下很深的黄泉地带看作人死后居住的世界。黄泉路,就是人死时通往黄泉地府的路。
这样看来,我们从生到死,都和“黄”密不可分。一个“黄”字,点明了我们从何处来,到何处去,也似乎寓意着宇宙的始终。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如果汉字”所有内容均为如果智培原创(极少数转载也已征得作者同意),转载请与如果智培联系。
如果汉字,讲述汉字的how and why,从汉字开始的国学,开启十一维思维模式!
如果汉字,最聪明的汉字学习法。有3-12岁分级培训课程,欢迎合作。
联系方式:gehui@incased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