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為圭臬”是指把某些言論、學說等當做必須遵照執行的準則,或把某些人或事物當做學習的典範。例如清·錢泳《履園叢話·書學·總論》:“三公者,余俱嘗親炙(親受教育熏陶),奉為圭臬,何敢妄生議論。”魯迅《墳·人之歷史》:“適應之說,迄今日學人猶奉為圭臬。”吳小如《京劇老生流派綜論》:“就拿余氏生平所錄的十八張半唱片而論,不論內行外行,無不奉為圭臬。”
 

理解這條成語的關鍵是要弄懂什麼叫“圭臬”。圭臬是古代測量日影長度以定方向、節氣和時刻的儀器,由圭和臬兩部分組成,圭是平放在石座上的尺,臬是直立在圭上南北兩端的標桿。圭臬比喻準則或典範。只有能作為準則、典範的人或事物,才能被奉為圭臬。前舉書證中,錢泳指的是被他尊為“三公”的劉文清、梁山舟、王夢樓三位老先生。魯迅指的是法國科學家蘭麻克的學說。吳小如指的是余派老生創始人余叔岩的經典唱段。這些都是足以作為準則或典範的,所以才被後人奉為圭臬。有人沒有弄清這一點,把不能作為準則或典範的事物也比作圭臬,以致造成誤用。例如:
     (1)我們提倡弘揚“國學”,復興文明,並不是要搞什麼文化“回歸”,倒退復古,也不是要求國人都“一窩蜂”地鑽進故紙堆里,將“國學”奉為圭臬。(《解放日報》2007年9月13日)
     (2)“節能減排,拒絕理由”已經成為全省節能減排工作中最為響亮的口號,對於長期以來許多地方領導幹部特別是基層領導幹部將GDP奉為圭臬的慣性執政理念是一次重大洗禮。(《河北日報》2010年7月6日)
     (3)農村中學不姓農,卻一刀切地把升學率奉為圭臬。(人民網2009年2月19日)
     (4)從三聚氰胺事件后,國內奶源頗受公眾質疑,進口奶粉被奉為圭臬,壟斷了高端奶粉市場。(《河南商報》2010年8月12日)

为了让小朋友和大朋友把汉字玩得更爽,我们还精心做了“汉字猜猜”系列游戏和“就爱猜字”,它们在苹果和安卓上长这样——



欢迎关注"如果汉字"微信公众号     

如果智培微信公众号

MIP移动版     AMP移动版


    諮詢電話
    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