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时候,看过一个动画片,叫《毕加索画牛》:

毕加索终生喜欢画牛,年轻时他画的牛体形庞大,有血有肉,威武雄壮。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画牛越来越突显筋骨。到八十多岁时,他画的牛只有寥寥数笔,乍看上去就象一幅牛的骨架。那些牛外在的皮毛、血肉全没有了,只剩下牛的神韵。这样抽象出来的牛,看起来除了线条什么都没有,却让看它的人仿佛能看到它的一切。它最简单最直接,也最美最难。

如果教孩子,你会从第一头牛最难的牛教起,还是从最后一头牛最简单的牛教起?其实,这最后抽象出来的牛,就应该是启蒙的第一头牛。把这些牛从后往前看,就应该是启蒙教育的过程。

有了这头最简最真的牛,孩子能马上明白什么是牛、牛的精髓,这最后有血有肉、有皮有毛的牛,是随着孩子对牛兴趣的延伸,一点一点加上去、丰富起来的。

可见最简单的这头牛有多重要!如果它是错误的、粗劣的、发挥空间小的,其他那些丰富起来的“牛”,根本不可能出现。

经典的儿童作品,都是大师级作品,或者经过劳动人民一代代相传沉淀下来的故事。这些作品和故事,有阅历却不说教,有内在却深入浅出,想象瑰丽,画面唯美,道理朴实,内在逻辑简单却无懈可击。

南朝时期,梁武帝肖衍为了教诸王书法,让殷铁石从王羲之的作品中拓出了一千个不同的字,然后让周兴嗣把这一千个字编成有内容的韵文,这就是流传至今1400多年的《千字文》。现在看《千字文》,是不是句句都是神来之笔?不要以为小朋友记小白兔,白又白更快,果果在幼儿园,老师只带他们跟读了一小段《千字文》,回家她就问我,什么是金生丽水,玉出昆冈?然后她知道了金沙江,也知道了昆仑山,知道了九重天,也知道了西王母,知道了弱水,也知道了瑶池……

《千字文》熔各种知识于一炉,并通篇贯穿以统一的思想,脉络清晰,语言洗练。它的长处后来为另一部启蒙经典所吸取,那就是大名鼎鼎的《三字经》。

《三字经》是宋代大儒王伯厚所作,历经元、明、清学者的补充,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却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做人道理……《三字经》相较于《千字文》,是不是相当于毕加索的后一头牛(三字经),相较于前一头牛(千字文)?只有更深入,才能更浅出;只有更丰富,才能更洗练。

在汉字启蒙上,很多人以为汉字的起源孩子不会明白,实际上,这才是孩子最感兴趣的部分,这就是活生生的故事和探秘的过程。拼音读物和看图识字,和毕加索的第一头整牛没有两样,却绝对不是汉字启蒙最后最好的那头牛,孩子没有探索和推导的过程,只被动接受了结果,中间的神奇全部都不见了。

所以,每当有人问我们,探索得是不是有点深啊?孩子能懂吗?

你懂UFO吗?你懂百慕大吗?你懂岩石的构成吗?你数得全车标认得全国旗吗?你知道恐龙有几种途径灭绝吗?不好意思,很多孩子都知道!

不要把孩子看得太简单了,尊重孩子,也体现在尊重孩子的智商和接受能力。只有最动人最神奇的故事和逻辑,才是最有张力的吸引力!不能因为你不懂,就觉得孩子不会懂。真的不懂也没关系,至少档次和眼界要上去!《毕加索画牛》,一个完全没有戏剧冲突的故事,能给一代孩子打下这么深的烙印,就是上档次!这种贵族范的视野是不花钱就可以得到的!

我亲眼见一个爸爸给孩子讲青花瓷的故事,讲到女孩跳到熔炉里才烧出了有生命的青花瓷,六七岁的孩子听得泪流满面。也亲身经历邻居一个五岁的男孩子跟我讲《三体》,讲质子和中子,讲宇宙的运行规律,逻辑清晰,引人入胜。要是中学的时候有人这么跟我说天文物理,我会爱死物理,不会直到会考都不得其门而入。说白了,就是我学了那么多年的理科,都没发现最简单也最耐人寻味的那头牛。

上档次、高逼格的启蒙教育,不是把东西说得多有范、多难懂、多经得起考据,更不是拿不知所云的空洞内容糊弄孩子,高逼格是深入浅出,是返璞归真,是去繁就简,是跌宕起伏,是经得起探索、经得起推敲、经得起丰富的强大张力。看看丰子恺、蔡元培、李渔,你就知道什么才是上档次的启蒙教育。

 青蛙小时候不是小青蛙,是小蝌蚪;蝴蝶小时候不是小蝴蝶,是毛毛虫。但如果你给孩子的是一枚卵,它可以是蝌蚪,也可以是毛毛虫,还可以是小鱼、是蚕蛾、是蜻蜓、是蜜蜂、是小鸟……如果你只知道小青蛙对应大青蛙,那你还是教大学去吧!教大学,你的储备可以是瀑布;教中学,你的储备可以是江河;教小学,你的储备必须有百川,教幼儿,你的储备必须是海洋,还不一定够用!

我们尊重孩子的接受和探索能力,愿意和孩子一起成长,只给孩子最高的格!


“如果汉字”所有内容均为如果智培原创和首发(极少数转载也已征得作者同意),转载请与如果智培联系。

为了让小朋友和大朋友把汉字玩得更爽,我们还精心做了“汉字猜猜”系列游戏和“就爱猜字”,它们在苹果和安卓上长这样——



欢迎关注"如果汉字"微信公众号     

如果智培微信公众号

MIP移动版     AMP移动版


咨询电话
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