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歌】

莫是日将暮,

太阳落西山。

草丛真是大,

日头夹中间。

【解字】

“莫”字里的“日”表示太阳,上面的艹和下面的“大”是从茻( mǎng)变来的。看看“茻”,像不像一堆草?其实——就是一堆草!茻就是草丛。太阳落在草丛中,就是傍晚天快黑了。莫的本义就是日落的时候,那个时候就是日暮。

因为太阳落下去就没有了,“莫”又表示不、没有、不要,“莫名其妙”,就是奇怪得说不出道理来。

后来,莫就只表示“不要”这样的意思,人们又在“莫”下面加了“日”,另造了“暮”字,表示日暮。

【规律】

“莫”在字里常常作为声旁,就是这个字的读音大多和“莫”很像。在一些字里,“莫”也兼作形旁,就是这个字的意思和日暮有关。

【延伸】

  • 墓——“莫”与“土”联合起来表示在黄昏时刻下葬,把死去的人葬到土里。人们说“坟墓”,其实坟和墓是不同的。墓是死去的人入土,和太阳一起隐没,所以墓葬起先是不垒坟包的,这就是“墓而不坟”,就是只打墓坑,不筑坟丘;后来墓上有了坟,祭扫就有了依托。在清朗明净的清明节祭祖扫墓,既能表达对逝去先人的思念,也能在生机勃勃的春日中感受生命的希望。

  • 幕——“莫”是黄昏、昏暗,与“巾”联合起来表示用布巾遮挡起来,可以形成一个私密空间。“夜幕”就是夜间景物像被一幅大幕罩住一样。

【比较:“莫”和“暮”】

“莫”和“暮”原本是一个字,就是太阳落在草丛中,天色已晚。后来因为“莫”被借用为“不、不要”的意思,人们就另造了表示时间的“暮”。

因为日暮的时间靠后,所以“暮”也常常表示临近结束:“暮年”就是老年,“暮春”就是春季的末期,清明节就是在仲春和暮春之交,这个时节是祭祖和踏青的日子哦。


番外:如果孩子问起关于死亡的问题

清明时节,孩子可能会问起关于扫墓、死亡之类的问题。

果果三岁多的时候就问过我,她会死吗?我会死吗?

当时我是这么回答她的:我们都会死,不过我们死了以后会变成别的东西。比如妈妈会变成一棵大树,你会变成小天使。

果果很愿意接受这种说法:我要变成心形的小花,你变成大树在我旁边。(说着还把那小花的样子画了出来)

后来她还说过她死后要变成美人鱼公主、白云仙女、田螺姑娘……等等一切她喜欢的角色。

过了一两年左右,她听到别人说,死了就是死了,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根本就不会变成别的东西,又很紧张地跑来问我是不是这样。

我知道她需要更有说服力的说法,想了一下后,我这么回答她:我们的宇宙中有一个规则,叫能量守恒。(她对宇宙一直很感兴趣)就是宇宙里能量的总数是不变的。每一个生命都是有能量的,如果我们死了以后什么都没有了,那我们这部分能量也就没有了,那宇宙的能量总数不就变了吗?那还是能量守恒吗?

果果认真想了想:那样能量的总数就变少了。

我:对啊,因为能量是一定会守恒的,它的总数不会变,所以说,就算我们死了,我们的能量也在,会变成别的样子继续存在,因为每个人的能量得分不一样,所以我们变的东西也不一样。

能量守恒虽然听起来高大上,但还是能给孩子解释通的,至少四五岁的果果是懂了。这种说法给了她希望,还能把她的注意力从对于死亡的紧张分解到科学真理的探索上去。(如果真的是死了什么都没有了,是让人多么绝望的答案!对孩子来说,也是一团挥之不去的可怕阴影。谁也不知道死了是不是真的什么都没有了,就算实体什么都没有了,也还有精神吧。只不过小孩子是具象思维,更容易接受方便他们联想的说法。)

这之后她再也没怀疑过关于“死后会变成别的东西”这种说法,她依然相信科学,也相信仙女,相信人的力量,也相信宇宙的神奇,相信人类的探索,也相信总有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对于“死亡”,她不再感到紧张和害怕,反而隐隐约约感到一种生命的神圣和神奇。而且更神奇的是,我这么给她解释完之后,连我自己都相信了……

图画说明:

果果:妈妈,这是我(死了以后)变的花,我喜欢心形的、紫色的花!那你变成什么花啊?


如果智培,你有如果,我有实现。

如果智培旗下产品:

如果汉字系列:线上系列游戏+线下分级课程

如果科学系列:线上系列游戏+线下系统课程

联系方式:gehui@incasedo.cn

为了让小朋友和大朋友把汉字玩得更爽,我们还精心做了“汉字猜猜”系列游戏和“就爱猜字”,它们在苹果和安卓上长这样——



欢迎关注"如果汉字"微信公众号     

如果智培微信公众号

MIP移动版     AMP移动版


咨询电话
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