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果性格平和,不争不抢,合作性很好,愿意照顾别人,玩游戏也有很多花样,因此有很多有个性的熊孩子愿意和她做朋友。在和他们相伴成长的过程中,果妈也见证了几个熊孩子从熊到人神共怒到暖到让人想哭的改变。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熊孩子,果妈见识到的“熊”,是指那种脾气发作起来,自家人完全HOLD不住的“熊”:有的见什么摔什么、手里有什么都往周围人身上招呼、有的攻击爸妈爷奶、有的喜怒无常,让你摸不到头脑的大哭大叫、有的推门就往大马路上跑……果果虽然也有让人生气的时候,但从没有让果妈感到束手无策、没有办法、控制不住局面的时候,她再生气也能听进去道理,再委屈也从没有以伤害他人和自伤来发泄。
果果被熊孩子朋友们训练得内心强大超过她妈。有一次有个小朋友跟她以推搡闹着玩,她被推得一直倒退,直到仰面朝天被推个跟头,周围人都跟着唏嘘,推她的小朋友看到周围人的反应也愣住了,我心里也一紧,刚要上前,果果已经笑嘻嘻爬起来,接着跟那个小朋友继续讲好玩的事……小朋友马上放松下来,两个人继续愉快地玩耍。
如果当时我马上紧张地拉起她看她有没有摔坏,对方妈妈马上上前训斥自家孩子要求他赔礼道歉,这幅和谐的画面就立刻不复存在,这个自尊心强的熊孩子受不了委屈会发飙:我只是想和她玩!我又不是故意的!果果也会发蒙:他也不是故意的,再说我也不疼啊……然后熊孩子的暴脾气会如疾风暴雨一样把他妈妈摧残得毫无招架之力,被他妈妈一路颜面扫地地拽走,果果会站在原地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好好的周末,就这么从艳阳高照到暴风骤雨……
很多时候,果果会受些委屈,也会受到些由熊孩子下手不知轻重带来的小小意外伤害,但是她的处理常常让我很感动,她再委屈再疼也不会向朋友还手,果妈心疼她,她还会帮他们说话:他也不是故意的、他没看到我在那、他还小,控制不住力气、他是弟弟,我得让着他……
所以,治服熊孩子的第一招是果妈从果果身上学到的,那就是:放轻松。
大人放轻松,孩子才能放轻松。尤其有攻击性的熊孩子,往往自尊心强,求关注,求赞,求真心,受不得丁点委屈。因为求关注,会不自觉做出在大人看来容易伤害别人的举动,这时候如果自家大人和对方家大人紧张兮兮上来就要求解,把事情看得格外严重,孩子在重压之下无法为自己辩解,他又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脾气马上就会爆发,下一次和小朋友玩,他仍然找不好玩乐的分寸。
所以这时候应该把处理问题的权利交给孩子。
如果A对B做出在大人看来过分的举动,只要不是需要大人立刻处理(如流血、受伤)的问题,不妨让孩子自己解决,孩子有自己的分寸。由着B孩子的反应,他可以选择大方谅解,也可以选择还击,也可以生气发狠话:我再也不和你做朋友了(其实没一分钟又是朋友)……无论哪种反应,都是A的举动带来的可能,A就会自然知道,自己的举动会带来什么样的反作用。孩子都是渴望被人接受渴望有朋友的,他再倔强,也会通过这种反作用力发现这样对自己不好,慢慢调整自己的行为。这比你跟他长篇大论的解释说明要好用得多。
怕孩子出错、怕孩子不能融入小朋友的群体,本身就是对孩子的不信任。你的不信任,孩子一定知道。你再掩饰,也掩饰不了紧张的磁场。
放轻松,把处理问题的权利交给孩子,背后体现的是对孩子的信任和尊重。多少教育手段,都不如“信任和尊重”更好使。
熊孩子们之所以“熊”无止境,就是没有在小朋友的人际关系中真正得到有效的实操。没有经验就会没有分寸,没有分寸就会没有自信,没有自信就会伤人和自伤。
这一招对于不“熊”的孩子也同样好用。有时候果爸面对别家熊孩子很头疼,果妈会劝他说:孩子什么样的人都会遇到,不能指望所有人都和她一样柔和,让她会和不同的人相处也是好的。
再说了,孩子们之间伤害再大,能伤害到哪去?无非就是你推我一下,我打你一拳。是恶意还是无心,他们自己能分辨,眼见他处理不了了,你再上去挺他也不迟。
现在,果果会和温柔的孩子玩得很好,也能和调皮捣蛋的孩子玩得很嗨,能自觉避开有恶意的孩子,甚至有本事让问题孩子对她温柔友好,每天都很快乐。
而且她虽然胆小、不会还击,但从来没有受过恶意的欺负,熊孩子们也对她呵护有加。
治服熊孩子的第二招是建立规则。
果妈有个朋友晨妈,网名叫“童心不悔”,她在和孩子们游戏中建立的规则很有效。果妈就以她的实操经验作例子,相信会对小伙伴们有启发。
晨妈住在部队大院,经常会组织大院的孩子们玩户外游戏,最受孩子们欢迎的是丢沙包,而且是双重沙包(两边同时扔)。
丢沙包在她们那叫打鸭子,游戏规则是这样的:
游戏是在一个长方形的场地开展的,扔沙包的叫猎手,中间来回跑动的叫小鸭子。猎手在长方形的两条宽边外面,两边同时扔。“小鸭子”们在中间来回跑,被打中就要下场,同伙接住沙包就可以复活一个被打中的“小鸭子”,但接沙包要冒着自己也被打中的风险。
晨妈和孩子们一起制定并完善了规则:
1、猎手不能故意打人的脸和眼睛等部位,矮一点扔沙包,不要使劲猛甩。故意狠砸的小朋友就要被警告,如果情节严重,这一轮就出局(如果是掌握不好力度的,其实大家都看得出来)。
2、如果自己被打中了,不能认为是猎手打你,必须要接受这个结果,不能生猎手的气。
3、“小鸭子”去帮猎手捡沙包的时候,另一个猎手不能去扔他,如果猎手扔了,结果是无效的,因为别人没有防备。
4、不能出线,只能在线内跑来跑去。
……
两个沙包两边同时飞过来,运动是非常激烈的,孩子们也得反应非常快。晨妈一般是观察、组织、协调,哪边弱了帮哪边。
有时候猎手老是打不中,结果在线内的孩子就去气猎手,做鬼脸扭屁股什么的,把猎手气得牙痒痒。如果“小鸭子”只剩最后一只,能坚持3分钟还活着,就有额外奖励(奶糖什么的)。
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自发学会了声东击西、前后夹击、出其不意这些三十六计,还自发锻炼了团队精神。
这种在游戏中建立的规则,对熊孩子尤其好用。
比如有个叫小C的小朋友,一开始受不了别人打到他。如果有人打到他,他就会生气,要去还手。晨妈每次都拉住他,跟他说这样不行,你参与这个游戏就是同意了这个规则。然后小C就吼这不公平,找借口说我摔跤了,或者我是在系鞋带。
然后晨妈就加了一条规则:如果小鸭子摔跤了,或者系鞋带,小鸭子要自己喊暂停,自己先暂时出场,别人继续,这时候猎手不能打他。
但是小C还是生气(可能是觉得打到他的人没有得到“教训”),就说我不玩了!晨妈也没有继续劝导,说那好吧,你可以先看看。
然后小C就在旁边气鼓鼓地玩土,玩一会又觉得索然无味,又跑过来看,觉得还是大家玩得刺激。
晨妈就问他:你现在想加入吗?
小C就点头,重新加入游戏,接受别人可以“打”到他。
刚开始小C爱生气的时候,大家不是很喜欢他,玩了几次,小朋友们就特别喜欢他,都说这个小胖子挺讲义气的。
孩子们的世界,很多时候要比大人宽厚。
还有一个叫小D的孩子,第一次被打到的时候又急又气,猎手打得有点重,直接打在他左胸上,沙包还留下了一个灰印子,小朋友们就喊小D被打中了。小D一下子哭得不能自抑,跑去线外躺在草地上继续哭。晨妈就让小D先平静一下,让孩子们继续游戏。过了一会晨妈再去看小D,还在眼泪纵横。
晨妈就问:小D你平静好了没有?
小D一边用脏脏的小手擦眼泪,一边说我平静好了,还把一朵凋谢的山茶花别在胸前,说:我要把花放在这个地方,下次沙包打中的就是花,不是我……
然后晨妈就跟小朋友们说小D准备好了,但是同组的要把他“复活”,小D才能上场。小朋友们都喊好,还要优先复活他(小朋友们都很仗义的)。
小D就高兴起来,使劲帮场中的小伙伴们加油,后来有人接中,他复活了,就特别高兴地跑过去,再也不会被“打”哭了。
当然,也有的小男孩一开始会躲在小女孩身后,防止自己被打到;还有的小朋友坚决不肯复活别人,如果打到他,直接跑没影,等待下一轮……但是小朋友的眼睛是雪亮的,规则是不断向合理方向更新的,这样的孩子会因为自己的行为不能很好地投入游戏,他想要玩嗨,就必须学会勇敢、大方、协作和友好。
果妈还有一个朋友,也很会利用规则教孩子,有一段时间,他家孩子很霸道,到哪都要做“老大”,要求别人都听他的。这位爸爸就说:做老大可以,但做老大首先要照顾小弟,别人欺负他们了你要冲到最前面帮他们,有好东西你要最先和小弟分享,还要比他们更有办法,这样你才能做老大。
现在那孩子果然很有“老大”样:仗义、大方、自律、不斤斤计较。
虽然每个小朋友性格不一样,但是孩子们都是非常可爱友善的,他们体现的不友好,更多的是缺乏经验之后的“反攻”。提前建立规则,再拿规则来约束他,他也就无话可说了,慢慢的,他会尊重规则、适应规则,掌握做事的分寸。
再“熊”的孩子,都有一颗善良纯真的内心。家长们要轻拿轻放、举重若轻、四两拨千斤。
不是孩子自信了,你才信任孩子,而是你信任孩子了,孩子才会自信。
不是你口是心非的“信任”孩子,孩子才能自信,而是教会他们方法,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成功的体验,他们才能真正建立自信。
如果教育,你有如果,我有实现。
如果教育旗下产品:
如果汉字系列:线上系列游戏+线下分级课程
如果科学系列:线上系列游戏+线下系统课程
酷兔英语网
联系方式:gehui@incased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