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立”是人站立,有建立,订立、确立的意思,“立夏”的“立”,就是确立夏天,也就是夏天的开始。

“夏”字就像一个正向南走的人停下来。下面的“夊”(zhǐ)表示“止步”。字形合起来表示“面南止步”,因为古代的人把正南方看作基准方向。而且南方炎热,很像夏天。也有说夏是一只蝉盘踞在树上。还有说法说:以前的“夏”字,上面是页( xié),表示人头;中间是臼( jù),表示两手;下面是攵(zhǐ),表示两只脚。合起来象这样一个人:这个人面部很大(有面子)、双手叉腰,两腿交叠在一起,感觉良好。“夏”就包含着大的意思,本义是古代汉民族自称。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朝代就是夏朝,“夏”就有了“中国”的意思。后来,人们把文化高的地区称为“夏”,把文明程度高的人叫“华”,“华夏”合起来就代表了中国是一个有高度文明和发达文化的中央大国哦。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

在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在立夏的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五行中,夏对应火,对应红色),以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宫廷里“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贮藏的,由皇帝赐给百官。

立夏的三候是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

这三候是说立夏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蝼蝈在田间的鸣叫声(也有说是蛙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描述的就是孟夏之初的物候景象。

蝼蝈(lóu guō),通称蝼蛄,俗名拉拉蛄、土狗,是一种生活在土中的昆虫,具有强大的端刺,便于开掘。喜欢在夜里活动。

《夏小正》里有段话:三月螜(,即蝼蛄)则鸣是也。且有五能,不能成一技:飞不能过屋;缘不能穷木;泅不能渡谷;穴不能覆身;走不能先人。

这是说:蝼蛄有五种本事,却没有一项精通。它能飞一小段,却飞不过屋顶;有攀爬的能力,却无法坚持爬到树梢;能游水,却不能渡过山间的流水;能建造洞穴,却不能安身;能跑,却没有人的速度快。

你们说,有很多技能,却没有一样精通,是好还是不好呢?

第二候蚯蚓出。蚯蚓即地龙,《历解》说蚯蚓:“阴而屈者,乘阳而伸见也。”这是因为立夏阳气盛,蚯蚓乘阳气盛的时节会时而拱出地面。

第三候王瓜生。王瓜是葫芦科的草质藤本植物,生于山坡或灌木丛等地方。圆形的叶片像纸一样,花梗很短,花萼呈喇叭形,5-8月开花,8-11月结果,生青熟赤,果实、种子、根均可供药用,具有清热生津等功效。

立夏有斗蛋的习俗:就是把鸡蛋带壳清煮,不能破损,用冷水浸上数分钟之后,再套上早已编织好的网袋,挂在孩子脖子上。孩子们便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蛋分两端,尖的为头,圆的为尾。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蛋破的就输了,最后分出高低。蛋头胜者为第一,这个蛋就是大王;蛋尾胜者为第二,蛋称小王或二王。

这就应了那句谚语:“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zhù)夏”。

这句谚语也说明了斗蛋的习俗和疰夏相关。疰夏是夏日常见病,表现为腹涨厌食,乏力消瘦,小孩更容易疰夏。民间相传立夏吃蛋拄心。因为蛋形如心,人们认为吃了蛋就能使心气精神不受亏损。

其实,斗蛋恰恰也应了中医有关立夏养生的观点。

立夏以后,天气转热,传统中医认为“暑易入心”。因此,值此时节,人们要加强对心脏的保养。而“春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为安度酷暑做准备,使身体各脏腑功能正常,以达到“正气充足,邪不可干”的境界。


如果汉字,用心做的原创内容,通过一个字,学会一片字!帮助孩子抓住汉字规律,理解汉字文化,掌握思维方法,举一反三。

为了让小朋友和大朋友把汉字玩得更爽,我们还精心做了“汉字猜猜”系列游戏和“就爱猜字”,它们在苹果和安卓上长这样——



欢迎关注"如果汉字"微信公众号     

如果智培微信公众号

MIP移动版     AMP移动版


咨询电话
微信公众账号